標題: | 高青縣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 | ||
---|---|---|---|
索引號: | 11370322004222241N/2022-5236046 | 文號: | |
發文日期: | 2022-01-21 | 發布機構: | 高青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 2022年1月15日在高青縣
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代縣長 高 原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高青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高青經受諸多考驗、戰勝重重困難的五年,也是高青團結拼搏奮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五年。五年來,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縣政府緊緊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銳意開拓進取,加力攻堅突破,圓滿完成本屆政府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
五年來,我們做強支撐,壯大工業,經濟發展提速增效。工業發展蓬勃有力。扎實做好“優存量”和“擴增量”兩篇文章,累計實施省市重大項目81個、重點技改項目140個,引進培育立新制藥、寶乘電子等“四強”產業企業22家,“四強”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60%。獲評2020年度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步縣。重點企業加速成長。集聚資源支持“雙10強”企業發展,產值過15億元的企業達到4家,其中隆華新材產值超過40億元,實現我縣上市企業零的突破。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家、瞪羚企業3家,飛源氣體被認定為全市第一家哪吒企業。園區平臺能級躍升。新建改建標準化廠房26萬平方米,實施道路管網、人才公寓、消防站等配套項目20余個。黃三角藥谷列入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成為省“十四五”規劃重點建設園區。化工產業園獲批省級化工園區,以全新定位和崛起姿態揚帆起航。開放發展活力迸發。落實“六個一”平臺招引新機制,成功招引重大產業項目72個,其中500強和上市企業投資項目9個。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106億元,年均增長29%以上。出臺人才新政11條,引進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專家22人,回引高青籍在外人才57人。
五年來,我們培育特色,擴大投入,鄉村振興全面起勢。現代農業加快發展。高青黑牛、奶牛存欄量分別達到5.2萬頭、3.5萬頭,小龍蝦養殖、蔬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8萬畝、6.5萬畝,成為國家級沿黃肉牛產業集群主導創建縣,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以得益乳業核心,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唐坊鎮獲評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農業基礎不斷完善。實施引黃灌區節水工程,一次性清淤治理骨干河道及末級渠系1200余公里,新改建水閘、橋梁、泵站1000余座。新建高標準農田24萬畝,糧食產量連年穩定在55萬噸以上,入選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美麗鄉村展露新顏。實施農村清潔取暖改造8.1萬戶、改廁6.3萬戶、飲水安全鞏固提升247個自然村。新建改造提升“四好農村路”241公里。農村通戶道路硬化覆蓋率達到95%。順利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省級驗收。縣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實現全覆蓋,創建省級以上文明村鎮13個。
五年來,我們夯實基礎,美化環境,城市品質大幅提升。交通路網日臻完善。長深高速高青至廣饒段、S316壽高線高青段建成通車,濟高高速、小清河復航、上海路北延(趙班路)提升改造等重大工程順利推進,新建改建干線公路58公里,一批區域交通大動脈逐步打通。新汽車站搬遷啟用,新能源智慧公交投入運營,設置農村站點650個,城鄉公共交通更加便捷通暢。城市建設有序推進。新建改造城區道路16公里,打通斷頭路7條,實施雨污分流工程47.2公里,新增集中供熱面積305萬平方米,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完成棚戶區改造7900余套、老舊小區改造5100余戶,惠及居民4.5萬人。成功入選首批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加快以“優政、惠民、興業、強基”為目標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入選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生態環境整治提升。全域推進城鄉環境大整治精細管理大提升行動,植綠增綠6.7萬畝,城鄉面貌實現明顯轉變。高標準做好迎接中央及省環保督察自查自改和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和PM2.5平均濃度較2016年分別改善25.8%、26.7%,河流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文化旅游增亮添彩。建成黃河安瀾灣、山東黑牛旅游觀光產業園等A級景區7家。天鵝湖溫泉慢城成為國際慢聯正式成員,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國井酒文化博覽園入選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常家鎮獲評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五年來,我們深化改革,優化服務,發展活力充分激發。改革事項縱深推進。系統實施政府機構改革、經開區體制機制改革、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攻堅,爭取省級以上試點51個,“水電氣暖信”協同報裝作為典型案例在省市推廣。實施行政村(居)規模調整和城市社區調整,推行“三變五合”改革,完成農村“三資”清理,建成“陽光村務”網絡監督平臺。營商環境全面創優。完成18個部門566項政務服務事項整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精品打造企業開辦“301”高青服務品牌,為重點項目提供“1+8+N”全鏈條服務。356項高頻事項實現“全省通辦”“跨省通辦”,1207項證明事項實現免提交,基本建成“無證明城市”。金融生態不斷優化。重點擔保圈風險依法依規有序化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突破230億元,貸款余額突破180億元,不良貸款率降低至1.7%,較2016年底下降2.5個百分點。創新創業蔚然成風。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1家,省級以上研發平臺達到21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56%,較2016年提高26個百分點。建成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家。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2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億元,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1萬家。
五年來,我們強化保障,增進福祉,民生事業不斷進步。脫貧攻堅卓有成效。7962戶1486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16個省定扶貧重點村全部摘帽,扶貧成效考核持續走在全市前列。涉及17個自然村5275人的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全面完成,灘區群眾整體走出黃河灘。社會事業繁榮發展。新建高青六中、千乘湖小學等各類學校6所、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8所,改造提升城鄉中小學38所,“大班額”“入園難”問題全面解決,高考本科上線實現“九連增”。完成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改造,榮獲山東省智慧基層服務品牌,青城鎮被評為國家衛生鎮。開展大型群眾文化活動110余場次,送戲下鄉5000余場次、農村電影放映4.3萬余場次。兩次上榜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持續保持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等榮譽稱號。建成省社會科學普及示范縣。社會保障堅實有力。成功打贏“利奇馬”超強臺風防御戰。眾志成城抗擊新冠疫情,精準有力推進常態化防控,筑牢了“零感染”的堅固防線。實施重點企業大專及以上畢業生生活補貼政策,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87萬人。落實全民參保計劃,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扎實推進“雙安雙創”工作,不斷鞏固深化省級食品安全縣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成果。社會治理全面深化。建立完善首接首辦責任制和三級聯動調處化解機制,市級以上信訪積案全部清零。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扎實開展。高質量完成第三次國土調查、第四次經濟普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圓滿收官,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2021年以來,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突破年”相關要求,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預計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4.9%;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人民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0.5%、14.6%。
一是新型工業發展增勢強勁。47個項目列入市重大項目,21個項目列入省級重點項目,項目數量和年度投資均創歷史新高。用足用好“技改專項貸”,為企業提供零費率擔保貸款和分檔貼息政策。天恒納米獲批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企業。精準繪制產業鏈招商圖譜,與鏈主企業簽訂招商代理協議,新引進產業項目20個。全年納統“四上”企業60家。經開區6萬平方米的醫療健康標準化廠房一期基本建成;化工產業園能源中心、危化品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加快推進,園區平臺承載能力和產業集聚效應不斷提升。
二是鄉村振興步伐明顯加快。出臺《支持高青黑牛產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構建“龍頭企業+規模養殖園區+合作社+農戶”一體化發展模式,全年新增黑牛養殖專業合作社30家、規模養殖場20家,入選省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推廣“荷蝦共生”“稻蝦共作”小龍蝦養殖模式,培育200畝以上養殖基地15個。天鵝湖羅曼園、千乘文旅康養項目落地實施,蓑衣樊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系統建設全縣數字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成4個智慧社區試點和10個特色應用場景,數智亮村平臺榮獲第一屆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峰會惠民領域特等獎。黑牛數字示范園入選國家《數字鄉村建設指南》。
三是城市發展能級顯著提升。濟高高速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超額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小清河復航工程進度保持在全省前列,高青港區項目進場啟動。加快推進田鎮四街老舊片區改造,安置房、帶狀公園、道路橋梁等全面開工。啟動全域公園城市建設,實施城市公園、村莊綠化等28個“十大行動”重點項目,完成城區園林綠地提升26.8公頃、生態廊道12.4公里、城市綠道17.9公里。
四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以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對黃河流域突出問題、畜禽養殖、黑臭水體等30個領域開展專項排查整治。實施PM10、VOCs和SO2集中攻堅行動,完成163家重點企業VOCs深度治理。出臺《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提檔升級實施方案》,改造養殖戶4600余家,整體提升全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能力。實施支脈河、北支新河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全面增強河流湖泊生態修復功能。
五是民生服務保障更具品質。全力應對1985年以來最嚴重秋汛、1988年以來黃河最大洪水,確保了“人員安全、堤壩穩固、水不漫灘”。完成縣體育場、千乘湖生態文化園改造提升,中小學體育場地設施全面向社會開放。建成核酸檢測實驗室5處,核酸日檢測能力達到9.2萬人份,新冠疫苗接種62.2萬劑次,做到無禁忌人員“應接盡接”。“快遞進村”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對1600余名特殊困難家庭失能人員開展居家照料。在全省率先推行工程建設領域電子勞動合同,探索出了破解農民工欠薪難題的高青經驗。
六是政府服務效能提檔加速。著力提高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辦理質量,解決群眾訴求3.2萬件,辦理結果滿意率位居全市前列。高標準做好國務院大督查迎查工作,扎實推進省鞏固脫貧攻堅和省鄉村振興審計反饋問題整改。嚴格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4件、政協委員提案101件,辦結率和滿意率均為100%。民族宗教、機關事務、氣象、住房公積金、工會、科協、婦女兒童、青少年、殘聯、紅十字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成之惟艱,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科學決策、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進取、頑強拼搏的結果,是縣各大班子歷屆歷任老領導、老同志打下堅實基礎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全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奮戰在高青各條戰線的廣大干部職工,向所有關心支持高青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小,產業集聚度不高,缺乏帶動能力強、支撐作用明顯的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區域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亟待提升,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優質平臺和產業生態依然缺乏;現代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進程不快,農業農村基礎還需持續夯實;生態環境改善成效不夠明顯,民生和社會事業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營商環境與市場主體期待有一定差距,政府職能仍需深度轉變,部分干部的視野格局、專業素養、擔當精神和履職能力還不適應新的發展要求,等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更加扎實有效措施,切實予以解決。
二、今后五年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今后五年,是高青跨越趕超、蓄勢突破的重要五年,是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干事創業的黃金發展期。根據縣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切實悟透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抓好綠色發展先行區、城鄉融合樣板區、雙碳生活示范區、品質民生引領區、創新創業活力區“五區建設”,深入做好農業做大做強、工業集群發展、文旅農旅融合發展“三篇文章”,加速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聚力建設黃河下游腹地新城,打造美麗富裕、品質活力、幸福和諧的黃河明珠。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未來五年我們將重點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堅持產業興縣,高標準建設綠色發展先行區。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以主攻園區項目做大產業規模,以持續延鏈補鏈做強主導產業,以綠色低碳轉型贏得優勢主動,努力打造高端引領、綠色低碳、質效兼優的現代產業體系。集群發展新型工業。經開區突出做大黃三角藥谷,化工產業園加快擴園提升,打造建設綠色安全、功能完善、集約集聚的新型產業園區。實施智能化技改專項行動,3年內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按照產業組織理念,鏈式發展健康醫藥、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形成“龍頭帶動+沿鏈聚合+集群發展”的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做大做強現代農業。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扛牢糧食安全責任。突出“五化”農業,持續做大高青特色農業規模。完善農產品+深加工+電商+倉儲物流,深化與阿里、順豐等優勢企業合作,建設優質農產品直采基地。培優育強文旅農旅產業。充分挖掘黃河文化、早齊文化、太公文化、田橫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鏈接高端文旅資源,招引落地一批文旅農旅精品項目,辦好“山東·高青黃河文化旅游節”等節會活動,加快形成以“黃河文化”研學游、“黃河風光”生態游、“黃河人家”鄉村游為重點的全域旅游格局,打造全省黃河旅游知名目的地。
二是堅持統籌協調,高標準建設城鄉融合樣板區。強化統籌思維、融合發展理念,一體化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現代城市與美麗鄉村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的城鄉協調發展新格局。完善重大基礎設施。加快濟高高速、小清河復航及高青港區、高青至商河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扎實做好濱淄黃河大橋、濱淄臨高鐵過境設站、濱萊高速改擴建、港區至化工產業園專用鐵路等項目爭取工作,建設魯中地區重要交通節點城市。依托港口建設現代綜合物流園區,打造區域輻射力強的綜合性物流集散中心和臨港工業配套服務基地。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建設黃河“匯客廳”,以歷史底蘊文化匯客、景區節會旅游匯客、生態宜居城市匯客、園區平臺產業匯客、沿黃地標美食匯客為主要內容,打造人才、資源、要素吸附集聚的“強磁場”。深入實施全域公園城市建設、城市更新、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建設等行動,不斷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和市民幸福指數。高質量推進田鎮四街老舊片區改造,加快完成安置房建設,打造品質一流、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綜合性城市生活示范區。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開展美麗鄉村省市縣三級聯創,實施“四好農村路”、廁所革命、垃圾處理、村容村貌等鞏固提升工程,進行城鄉居民供水一體化改造提升,分期分批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逐步打造“基礎設施城鎮化、生活方式現代化、景觀景色田園化”的美麗鄉村。
三是堅持生態優先,高標準建設雙碳生活示范區。把生態環境作為高青最寶貴的資源和最突出的后發優勢,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分季節分階段實施PM10、PM2.5、O3精準治理和協同治理。完成城區和化工產業園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健全地下水監測網絡,推動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水體標準。實施農藥化肥減量替代行動,整縣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促進種養循環一體化發展。增強生態修復功能。實施支脈河、北支新河流域水旱災害防御治理和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做好水綠結合文章,推進黃河淤背區百里生態廊道和沿河沿路生態綠道建設,加大林業碳匯開發,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加強青胥溝、干二排等河道人工濕地建設,全面提升林地、濕地等各類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創建綠色低碳生活。開展減碳降碳十大行動,實施工業企業綠色化、低碳化改造,加快光伏、氫能等清潔能源替代。積極爭創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精品打造天鵝湖溫泉慢城“零碳”生活體驗片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執行建筑節能標準,推廣新能源汽車,建設綠色城鎮、綠色社區,倡導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四是堅持共同富裕,高標準建設品質民生引領區。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群眾生活更有保障、更具品質。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積極創建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打造優質特色高中、職業教育創新高地。完成南部城區縣醫院等一批重點項目,提升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強化社會綜合保障。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落實援企穩崗政策,新增城鎮就業75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持續控制在較低水平。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體系,動態調整城鄉低保、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保障標準。提升“一老一小”養老托幼服務水平。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全面普及電子勞動合同,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創新增強社會治理。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鞏固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高青、法治高青。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堅決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發生。守牢守好食品藥品安全、社會穩定、疫情防控等“一排底線”,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五是堅持改革創新,高標準建設創新創業活力區。切實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作用,促進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勁活力。強化改革賦能。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健全以畝產效益為核心的綜合評價機制和要素差別化配置機制。深化財稅制度改革,加強財源建設,千方百計增加財稅收入。做優做強政府投融資平臺,以市場化手段為縣域發展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行政審批、雙招雙引、用地保障、金融服務等政策措施,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尊企重企的社會環境。強化開放賦能。積極融入省會經濟圈、濟淄同城化戰略,緊跟“六個同城化”步伐,大力引進科技企業、先進技術、高端人才等資源要素。支持外貿企業發展跨境電商貿易,鼓勵企業借助山東自貿試驗區、淄博綜合保稅區等平臺,加快走出去步伐,建設高水平開放型城市和外向型經濟,更好地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強化創新賦能。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2026年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50家、60家,科技型企業數量、質量同步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60%以上。深化“揭榜掛帥”制度,加強高層次人才培育引進,推動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三、2022年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按照縣委總體部署,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各項約束性指標均控制在省市下達的計劃目標之內。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黃河戰略,聚力綠色發展,全面踐行生態文明思想
構筑沿黃生態屏障。系統推進黃河淤背區百里生態廊道建設,構建集防洪護岸、生態修復、生物棲息等功能于一體的黃河防護林體系。開展“綠滿高青”全域綠化提質增量攻堅行動,更新造林1000余畝,完成村莊綠化252個。開展黃河高青段綜合治理,對新徐控導工程、馬扎子險工進行升級改造,保障黃河長久安瀾。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嚴格落實“四水四定”原則,啟動馬扎子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新增省級節水型企業2家以上。推進總裝機容量490兆瓦的華能牧光互補、華電漁光互補、通威漁光互補等新能源項目,啟動市能源集團液化天然氣儲配基地及高壓燃氣管網建設,在蘆湖、唐坊、常家率先開展“零碳”試點。
深化污染防治攻堅。不折不扣抓好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化工業爐窯、揚塵、移動源等專項整治,完善重點行業VOCs全過程控制,每天必爭、每微克必爭,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快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加強涉氟化物企業治理。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鞏固提升工程,全面消除農村黑臭水體。推進化肥農藥地膜減量增效,加強固廢、危廢監管及規范化處置。
(二)聚焦工業強縣,聚力擴量提質,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壯大優勢產業集群。深入實施“四強”產業攀登計劃,做實“鏈長制”,一鏈一策謀劃“延鏈路徑”,招引“組鏈項目”。圍繞做強健康醫藥產業,加快推進恒智高端醫療器械、歐邁醫療耗材等項目,支持立新制藥、僑森醫療、科匯藥業全面達產達效,打造全省一流的高端醫藥和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基地。圍繞拉伸含氟新材料產業鏈條,實施澳帆第四代新型氟材料等項目,打造百億級含氟新材料產業集群。圍繞壯大先進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產業,實施誠冠5G低介質電子基布等項目,瞄準細分行業領域精耕細作、突破發展。圍繞傳統產業“五個優化”,加快關鍵裝備換芯、現場管理提升、流程控制優化,實施重點技改項目39個。圍繞新經濟發展,積極布局工業物聯網、數字經濟、體驗經濟等全新業態模式,新培育“專精特新”、制造業單項冠軍、瞪羚企業3家以上,加速“四新”經濟“換道超車”。
提升園區承載能力。經開區啟動醫療健康標準化廠房二期項目,建設創新孵化中心和醫藥檢測服務平臺,實現項目落地、產業集聚、綜合實力的持續突破。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化工產業園加快擴園提升,完成能源中心、110千伏變電站等工程,確保通過省級化工園區復核認定。
增強產業發展后勁。強化項目建設第一支撐,全力推動在談項目簽約落地,力爭新引進過億元產業項目30個以上。緊盯市縣重點工業項目,提升項目開工率、資金到位率、投資完成率,確保赫達纖維素醚等項目年內建成投產。強化規下企業培育、非主營業務剝離、平臺經濟招引,培育規上服務業企業7家、限上批零住餐企業15家,加快服務業及批零住餐業健康發展。
培育龍頭骨干企業。集中扶持隆華、國井、飛源、開泰、赫達等骨干企業做強主業,爭當行業領軍企業。支持隆華新材借力資本市場加速規模擴張,建設百億級聚醚新材料產業基地。組建5000萬元的應急轉貸基金,做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平臺規模,撬動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企業。深化資本市場突破行動,做好飛源化工、天恒納米等后備企業培育工作,多層次對接資本市場。
(三)聚焦鄉村振興,聚力塑強優勢,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高質量發展特色農業。嚴格落實“田長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推進10萬噸糧倉及4處基層服務中心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5.3萬畝。啟動高青黑牛工程技術中心,完成紐瀾地黑牛、財金魯望、遠航牧業等6處規模養殖園區建設。加大小龍蝦養殖推廣和品牌培育力度,創建“中國清水小龍蝦之鄉”。推廣種植西紅柿新品種1000畝、西瓜新品種2000畝。實施農產品倉儲加工及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項目。積極爭創省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省級現代農業強縣,打造沿黃鄉村振興高青特色板塊。
高標準建設美麗鄉村。以生態農業為基、田園風光為韻,實施產業連片發展、環境連片整治、風貌連片打造,加快常家鎮“稻鄉水韻、魅力慢城”鄉村振興精品示范片區、木李鎮全域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和蘆湖街道清水小龍蝦田園綜合體建設。實施省級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項目。啟動城鄉居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開展村莊規劃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新建改造農村道路30.7公里,完成農村通戶道路硬化57個自然村。
高水平搭建數字平臺。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運行,建立縣鎮村“三位一體”大數據庫,繪制全縣涉農數據“一張圖”。建設數字牧場3家、數字菜園6家、數字農產品加工企業3家,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培育孵化農村電商,提升快遞進村服務水平,暢通農產品進城和消費品下鄉雙向通道。
高效能激發農村活力。完成30個行政村“三變五合”改革試點,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引領,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明顯提高。加快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步伐。支持中化MAP、魯供青苑定制社會化服務,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托管服務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擴大農業政策性擔保業務規模,“魯擔惠農貸”累保突破20億元。
(四)聚焦城市品質,聚力功能完善,系統推進城市改善提升
打響文旅農旅品牌。實施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對陳莊西周遺址、狄城遺址重要價值進行深度研究,傳承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高起點高水平推進天鵝湖羅曼園、千乘文旅康養等重點項目,打造黃河文化休閑旅游度假區。提升黑牛數字大牧場、得益牧業、小龍蝦養殖示范基地等農旅項目,發展鄉村精品民宿,爭創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
打通開放融合通道。啟動高青至商河高速、濟高高速黑里寨出入口連接線建設,濟高高速年內實現通車,加速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做好濱淄黃河大橋、濱萊高速改擴建前期工作。完成小清河復航(高青段)主體工程及4座跨小清河大橋建設,加快小清河高青港區和黑里寨大橋施工,打造千噸級貨輪全線通航的河海聯運“黃金水道”。
建設全域公園城市。完成國土空間規劃及全域公園城市等專項規劃編制。深入推進城市公園綠地建設行動,實施城鄉綠道網建設,完成國井大道、青城路綠化提升改造工程,重點打造利居公園和2處街頭游園,推動形成“開窗見綠、出門見景、三季見花”的公園城市美麗景觀。建設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深入整治占道經營、違規停車、空中“蜘蛛網”等城市頑疾,打造青城路視覺一體化示范街,讓城市更加舒適、更加便利、更加宜居。
推動城市有序更新。扎實推進田鎮四街老舊片區改造,加快安置房、帶狀公園、道路橋梁等工程施工。啟動燕園路、漯水路等6條市政道路建設,暢通城市路網“微循環”。實施虹橋熱電城區供熱能源中心項目。建設聯麗熱電供熱首站,收集化工產業園工業余熱增強城區供熱。推進2處棚戶區和17處老舊小區改造。實施國井大道、蒲臺路雨污分流工程,完成30個雨污混流小區管網改造,年底前徹底實現城區雨污分流。
(五)聚焦深化改革,聚力提升效能,全面增強縣域發展活力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規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10%。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10個以上,全程保障服務20個“揭榜掛帥”科研項目。支持麗能電力、齊陽光電等企業開展技術交易服務。建設產權型、租賃型人才公寓240套。聚焦產業企業需求,加大柔性用才、項目引才力度,年內引進培養市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專家5人,引進高校畢業生及專業技術人才1000人以上。
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入開展“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改革,推動土地、能耗、排放等各類資源要素,向優質企業和項目傾斜。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強財政預算績效管理,不斷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保障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深化其他重點領域改革,集成推出一批具有高青辨識度的改革服務事項,持續激發縣域高質量發展源動力。
打造最優縣域營商環境。鞏固提升“無證明城市”建設成果,證明免提交示范點拓展至11個行業。探索建立“一事一窗一人通辦”獨立審批制度,新增30個“一業一證”改革行業,打造全新“24小時”自助服務區,實現300項高頻事項秒批秒辦。健全完善聯合審批、聯合驗收、現場勘驗等機制,為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務。以增強市場主體獲得感為導向,探索推行企業“寧靜日”制度,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科學執法檢查,優化簡化方式,為企業留出更多時間抓生產經營。
(六)聚焦安全發展,聚力防控風險,筑牢和諧穩定堅固防線
堅決守牢疫情防控底線。強化“人物同防、人物同查、人物同檢”,嚴格落實醫院、學校、車站、商超等重點場所常態化防控措施,抓嚴進口冷鏈食品及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貨物全鏈條封閉管理,做到重點人群“應檢盡檢”。有序推進疫苗接種,持續提升核酸檢測、流調溯源、轉運隔離、醫療救治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戴口罩、勤洗手、用公筷等健康生活方式,筑牢群防群控社會防線。
堅決守牢安全生產底線。“四位一體”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強化安全總監、安全培訓、有獎舉報等制度落實。加強“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統籌做好防汛抗旱、雨雪冰凍等極端天氣災害防御,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堅決守牢重大風險底線。深化信用高青建設,依法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行為。辦好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扎實做好黨的二十大安保維穩工作。全力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食藥環等違法犯罪行為,營造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
(七)聚焦民本民生,聚力固強補弱,促進發展成果普惠共享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后續工作,加快安置社區周邊小微產業園、農業產業園建設,完善物業管理、衛生服務站、幼兒園等服務配套。實施就業崗位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等六大工程,年內新增城鎮就業1500人、城鄉公益性崗位1400個,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實施社保擴面參保專項行動,不斷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落實好三孩生育政策,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深化醫養結合,新增家庭養老床位175張、機構護理型床位200張,持續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加強優質服務供給。實施城鄉幼兒園提升改造工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持續達到80%以上。啟動第二實驗小學建設,實施“家門口的好學校”建設計劃,力爭中高考再創佳績。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縣域產業發展需求精準對接,打造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完成縣醫院感染性病房樓、縣精神衛生中心養老康復樓等項目,加快縣醫院重點學科建設,推進全國緊密型醫共體試點工作,確保通過國家衛生縣城和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復審。不斷完善縣鎮村公共體育設施,打造城鄉一體化“15分鐘健身圈”。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深入推行“黨建引領、一網三聯、全員共治”鄉村治理模式。按照精細化、網格化、智慧化、法治化要求,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行業監管服務體系、網格綜合治理體系,打通數據壁壘,建設城市大腦,加快形成“區域一盤棋、治理一張網、服務快落實”的基層治理格局。
辦好民生實事項目。前期,縣政府從不同層面廣泛征集民生實事,遴選形成8件候選項目,提交大會審議票決。對于票選確定的民生實事項目,縣政府將增強責任意識,細化任務分工,精心組織實施,主動接受縣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監督,確保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全力支持工青婦等人民團體建設,做好民族宗教、老齡、打私、外事、對臺、僑務、殘聯、地方志、氣象、檔案、公共資源交易等工作。全面做好退役軍人服務管理,深入推進國防動員、軍民融合等工作,扎實推動經濟社會建設和國防事業共同發展。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肩負新使命,開啟新征程,我們將始終堅持黨對政府工作的全面領導,站穩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方向,持續強化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一)以真抓實干為己任,只爭朝夕謀發展。把真和實作為政府工作的生命線,不圖虛名,不務虛功,把全部心思、全部精力用在求真務實、干事創業上。提振“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昂揚斗志,大力倡樹“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對照年度任務目標,逐事逐項細化分解,建立重點工作、重大項目旬調度月通報制度,盯緊每一天,砸實每件事,用今天的“拼搏力度”換取明天的“發展速度”。
(二)以群眾滿意為標準,傾心傾力惠民生。把群眾滿意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第一標準,緊緊圍繞群眾關切和期盼開展工作,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加快構建“聽民聲聚民意抓落實保滿意”的長效機制。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教育、醫療、就業、社保、養老等各項民生工作,補齊短板,提高品質,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三)以認真專業為導向,高效閉環抓落實。強化政府工作就是抓落實的鮮明導向,牢固樹立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理念和平臺思維、生態思維,讓拿事當事、深度工作成為習慣,認真較真、專業干事成為情懷。更加注重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建立責任到人、鏈條閉環的落實機制,嚴肅查處工作中的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問題,形成一門心思干事業、一股拼勁抓落實的生動局面。
(四)以法治建設為引領,規范透明履職責。把依法行政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準則,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認真落實“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嚴格執行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審查等法定程序,不斷提升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認真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各界監督。深化政務公開,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五)以廉政建設為保障,嚴明紀律守底線。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對違紀違法問題一查到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大力壓減“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用政府的“緊日子”換取群眾的“好日子”,以實際行動塑造政府擔當、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藍圖鼓舞人心,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抓好“五區建設”,砥礪奮進,實干爭先,聚力建設黃河下游腹地新城,打造美麗富裕、品質活力、幸福和諧的黃河明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