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高青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高青縣教育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通知發文機關
高青縣人民政府
發文字號
高政發〔2022〕7號
索引號
11370322004222241N/2022-5299275
成文日期
2022-09-23
發文日期
2022-09-23
主題分類
科技、教育-教育
有效性
有效
高青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高青縣教育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高政發〔2022〕7號
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縣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高青縣教育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高青縣人民政府
2022年9月23日
高青縣教育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我縣圍繞“五區建設”,奮力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構建長遠健康發展新格局,實現爭先進位,重塑發展優勢的關鍵五年。為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根據《淄博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高青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教育質量為核心的發展觀,緊緊圍繞促進教育公平提高質量,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深化教育改革,強化教育保障,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大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為建設美麗富裕、品質活力、幸福和諧的黃河下游腹地新城貢獻教育力量。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教育工作全過程,完善黨領導教育工作的體制機制,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牢牢掌握教育領域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著力加強教育系統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牢固樹立抓教育就是促發展、謀未來的理念,推動教育體系與產業體系、社會體系、科技體系等有效對接,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財政資金投入、公共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教育需求。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保障每個人平等受教育權益。把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著力點,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進一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準確把握各項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教育領域制度機制更加成熟定型。
堅持統籌協調推進。統籌教育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領域協調發展;統籌教育資源配置,加快縮小城鄉差距、校際差距,全面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統籌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注重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質量教育體系,教育治理效能明顯提升,教育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進一步激發,人才培養水平和教育服務貢獻能力顯著增強。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得到有效落實。形成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態。全學段一體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更加健全,育人途徑和方法進一步完善,鑄魂育人機制進一步優化,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法治精神、生態觀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顯著增強。
基本公共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每一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機會,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學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保教質量明顯提高。建立城鄉一體的教育資源配置長效機制,義務教育更加優質均衡。高中階段教育實現特色、多樣發展。特殊教育進入市內領先水平。
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升。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技術創新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形成政府學校社會各負其責、協同治理的教育發展新格局。建立高效協調的分級統籌機制,形成完善的財政保障體制和師資保障制度。以教育評價有效引領教育發展。教育信息化實現融合創新、智能引領。規范和支持民辦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表1 “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指標 |
單位 |
2020年 |
2025年 |
屬性 |
學前教育 幼兒在園人數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 |
萬人 % |
1.01 99 |
1.2 ≧99 |
預期性 預期性 |
義務教育 |
|
|
|
|
在校生 |
萬人 |
2.6 |
2.7 |
預期性 |
鞏固率 |
% |
99.5 |
≧99.6 |
預期性 |
高中段教育 在校生 |
萬人 |
0.88 |
0.88 |
預期性 |
其中:中職在校生數 |
萬人 |
0.09 |
0.16 |
預期性 |
毛入學率 |
% |
98 |
≧98.5 |
預期性 |
二、重點任務
(一)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 構建全學段一體化的思政工作體系。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持續推動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把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于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建設之中,建立健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實施中小學思政課課程體系拓展、教師培優育強、教學提質創優、教研科研助力、實踐賦能增效等行動。深化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深入推進“同城大課堂”項目,打造一批思政“金課”,推出一批精品網絡公開課,擴大受眾覆蓋面。高中階段學校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選修課和主題團課。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統籌利用學校和社會資源,通過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等多種途徑,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堅持學用結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納入教師培訓、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崗位能力培訓的必修課程,與推動高青教育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不斷提升思政教育能力。(縣委教育工委、縣委宣傳部、團縣委負責,列第一位者為牽頭部門,下同)
2. 提升學生思想品德素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化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改革,構建學段銜接、學科融通的德育課程體系,實現整體性與階段性、現實性與導向性的統一,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強化德育網絡陣地建設,教育引導學生全面理解、正確對待重大理論和社會熱點問題。發揮縣域傳統文化資源優勢,在教育系統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實施課程深化、課程拓展、資源支撐、文化建設、社會實踐、網絡引領、理論研究等重點項目,建立紅色文化育人體系。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化學校文化建設,突出學校特點,進一步凝練提升學校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普遍形成富有個性、得到師生廣泛認同的校風學風。加大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增強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大力推廣普通話,全面提升普通話培訓測試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加強地方語言研究傳承。深入推進民族團結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縣委教育工委、縣委宣傳部、團縣委、縣文化和旅游局負責)
3. 提升學生智育水平。嚴格落實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加強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課程整合,強化校(園)本課程開發。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落實各學科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支持教師結合學校特色、學生特點、教學個性等因素進行課堂教學創新。強化學情分析,開展差異化教學,任課教師每學期對每個學生進行學業述評和個別指導。學前教育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提升保教質量。深入推進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結合鄉土資源開發特色校本課程、實踐體驗課程,著力打造辦學特色和品牌。加強普通高中學科基地建設,逐步實現學科全覆蓋,充分發揮其引領輻射作用,推動教學研究、課題攻關、師資培訓、拔尖創新后備人才培養等。深化職業教育機制改革,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銜接。推動中小學創新創造教育,將創新精神培育和創新能力培養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強化青少年科技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實踐本領。(縣教育和體育局、縣科技局負責)
4. 提升學生體育審美素養。實施學校體育固本和體育傳統特色學校提升行動,保障中小學生校園陽光運動每天不少于1小時。深化體教融合,探索建立一體化組織管理機制。構建科學、有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新模式,完善體育課程,讓每名學生都擁有自己喜歡的體育課程或體育活動項目,助力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完善以體育傳統特色學校為基礎上下貫通、左右銜接的學校體育課余訓練工作網絡。試點游泳課,促進中小學生熟練掌握游泳和自救技能。建立健全集普及性賽事、體育比賽、選拔性競賽、體育教科研等為一體的體育節或運動會,打造體育競賽活動特色品牌。持續開展《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班班達標活動,落實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制度和抽查復核制度。到2025年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優良率、合格率達到55%、95%以上。強化美育育人功能,提升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實施“美育浸潤行動”,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至少熟練掌握1項藝術特長。加強審美課堂建設,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構建完善學段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打造“百靈”藝術節活動品牌,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機制。加強體育美育場館建設,改善場地器材建設配備,配齊配好體育美育教師,落實“在中小學校設立專職體育教練員崗位”相關政策,開齊開足上好體育美育課。(縣教育和體育局、團縣委、縣文化和旅游局、縣衛生健康局負責)
5. 提升學生健康素養。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理念,突出加強新時代學校健康教育,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學校主體、社會參與的學校健康教育體系,注重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健康觀念,養成良好日常衛生習慣,塑造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形成終身受益的健康生活方式。在中小學全面開設健康教育課程,持續完善分學段、符合學生特點的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與教學體系。在中小學廣泛開展校園愛國衛生運動。在中小幼各學段師生中全面普及急救知識和技能,全面提升健康應急管理能力和師生健康護理水平。多種方式配齊中小學校醫、健康副校長,構建兒童青少年近視監測、預警、防控體系,總體近視率每年降低不少于1個百分點。建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檔案制度。2022年年底前,配齊配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隊伍。各中小學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超過1000人規模的學校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縣教育和體育局、縣衛生健康局負責)
6. 提升學生勞動素養。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貫通中小學各學段,整合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力量,豐富、拓展勞動教育的實施途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全面提高學生勞動素養。中小學校全部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分學段、分年級明確勞動教育的目標要求和教育內容,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實踐活動。將學生勞動參與情況、勞動素養發展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推動學校每學年設立集體勞動周。加強勞動教育實踐場所建設,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遴選建設示范性勞動教育示范校、勞動實踐基地、綜合實踐教育基地。(縣教育和體育局、團縣委負責)
7. 推進法治、生態文明與國防教育。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憲法為核心,以民法典為重點,深入推進教育普法工作,持續開展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校園,以生態文明教育為重點,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開齊開好環境教育地方必修課程。積極推進綠色校園建設,提升廣大師生的勤儉節約意識。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組織實施好各學段國家安全教育,統籌各領域國家安全教育內容,適應不同學科專業領域和不同類型教育特點,全面增強中小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統籌軍地教育培訓資源,深化學校軍事課和學生軍事訓練改革。將國防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各級各類教育課程,發揮民兵訓練基地和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作用,探索完善“學校+基地”輪訓模式。(縣教育和體育局、縣司法局、縣國防教育辦公室、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市生態環境局高青分局負責)
8. 推進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發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充分發揮家庭第一課堂、家長第一任教師的重要作用,引導家長注重言傳身教、提升家庭教育素養。實施家校共育行動計劃,完善協同育人工作機制,家校協同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密切家校溝通,落實教師家訪制度,通過家訪交流學生情況、宣傳教育政策、聯合制定育人策略。完善家長委員會制度,在反映家長訴求、補充教育資源、參與學校管理、監督學校運行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提升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力,豐富家庭教育指導課程資源,辦好家長學校,用好家校共育網上平臺,為家長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進一步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免費向學生開放,健全學校教育資源向社會開放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媒體的正面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縣教育和體育局、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和旅游局負責)
(二)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1. 發展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的學前教育。落實“省市統籌、以縣為主”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實施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進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建設工作。堅持公益普惠的基本辦園方向,加大公辦園建設力度,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優先舉辦為公辦園,全縣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不低于80%。全面實行鎮村一體化管理體制。每個鎮辦至少建成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公辦中心幼兒園。動態調整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收費標準,加強成本調查和收費監管,堅決遏制過高收費。健全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投入和成本分擔機制,嚴格落實生均財政經費補助政策,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減免租金等方式,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優質服務。全縣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過90%。控制幼兒園班額,逐步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積極組織爭創省級示范幼兒園和省級一類幼兒園,定期開展幼兒園分類評估認定工作。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加強游戲活動實驗園建設工作,持續開展“小學化”傾向專項治理,規范辦園行為,提升保教質量。建立科學的幼小銜接機制,推動幼兒園和小學雙向協同、有效銜接。建立完善教研指導責任區制度,強化區域教研和園本教研。強化日常監管,原則上每5所幼兒園配備1名責任督學。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公辦幼兒教師招聘力度,按標準配齊配足幼兒園保教人員。嚴格執行幼兒園準入制度,新進幼兒教師全面實現持證上崗。幼兒教師??萍耙陨蠈W歷占比達到85%以上。發展學前教育共同體,發揮示范性幼兒園的引領作用,推動以實驗園為主體的“游戲板塊”共同體建設,著重提升鎮辦中心園、農村園和民辦園辦園質量。推動國家級足球特色幼兒園和示范園創建。力爭通過縣域普及普惠縣國家認定。(縣教育和體育局、縣發展改革局、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2. 打造城鄉一體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深化資源配置改革,深入推進鄉村教育振興計劃,實施義務教育強鎮筑基行動計劃,大力提高鎮辦中心小學教育水平,持續加大對農村學校及薄弱學校的投入力度,實施農村中小學衛生廁所改造工程,持續改善辦學條件;充分利用班額小的優勢,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探索,結合鄉土資源開發特色校本課程、實踐體驗課程,著力打造鎮域辦學特色和品牌。建立長效機制,化解大校額并降低班額,探索小班化教學。建設教育共同體,支持探索實施“突破初中”專項計劃,充分重視初中學段承上啟下的重要性。發揮優質學校示范輻射作用,建立完善強校帶弱校、城鄉教學共同體等辦學機制,實現整體提升。鼓勵名校、優質校牽頭組建不同類型的教育集團,形成協作機制。力爭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家認定。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制度,落實控輟保學責任。實施“家門口好學校”建設計劃,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努力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學校。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即“雙減”)工作的決策部署,立足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建立作業統籌監管和激勵約束機制,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義務教育階段課后服務實現全覆蓋、有需求的學生全面保障,提升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縣教育和體育局、縣發展改革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縣農業農村局負責)
3. 促進高中特色、多樣發展。啟動普通高中特色學校建設工作,基于人才培養規格和標準,布局建設依托國家規定課程,涵蓋人文、社科、理工、藝體、科技等多個領域的特色高中。推動高青一中形成辦學特色,探索初高中貫通式人才培養新模式及學科特殊稟賦學生培養新機制。推動藝體特色高中、學科優勢特色高中、普職融合特色高中建設,積極推進高中學校探索集團化辦學模式,探索實施優才先培行動,構建有利于拔尖創新后備人才脫穎而出的教育環境。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以教科研為支撐、以學校主動發展為主體的高中多樣化發展格局。擴大特色高中招生自主權,由學校根據自身辦學需要和辦學特色制訂錄取方案。支持學校依據特色學科,采取更加靈活的選課走班方式,通過學分互認、課程先修等方式推進與高校聯合育人。完善普通高中發展保障機制,普通高中實現辦學條件標準化,嚴格落實并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支持學校建設學科基地。充分發揮學科基地在教學研究、課題攻關、師資培訓、初高中貫通培養、拔尖創新后備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輻射引領作用。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和示范校建設工作,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統籌考慮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師資、校舍、設施設備資源,滿足選課走班等教學需要。(縣教育和體育局、縣發展改革局、縣財政局負責)
4. 構建適應需求、縱橫雙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創新各類型、各層次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夯實中職教育基礎地位,實施辦學條件提升行動,把縣職業中專建設成為高水平中職學校。擴大普職融通試點范圍,穩步推進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學籍互轉。以職業能力增進為主線,強化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的有機銜接。推進中高職貫通培養,積極爭取縣職業中專舉辦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落實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并重的法定職責,助力培養“百萬工匠”后備人才。力爭建成橫向職普融通、縱向中高職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推進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和資格證書相融合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縣教育和體育局、縣發展改革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5. 構建特色適宜的特殊教育體系。全面推動特殊教育協調發展,將各學段特殊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特殊教育學校逐步實行十五年一貫制辦學,推行免費教育。建立符合各類型特殊教育特點的教育質量評價標準,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全面推進融合教育,實施隨班就讀示范校建設工程,實現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全覆蓋。配足配齊特殊教育教師。積極推廣醫教結合、康教結合模式,注重殘疾學生的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探索適合殘疾學生特點的多樣化中等職業教育,為各類殘疾學生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縣教育和體育局、縣殘聯、縣發展改革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負責)
6. 規范和支持民辦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堅持教育公益性,依法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舉辦民辦學校。落實生均財政經費補助政策,依法保障民辦學校教職工社會保障權益。嚴格控制民辦義務教育比重,完成民辦教育分類管理,不再審批設立新的民辦義務教育段學校。健全民辦學校財務、會計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完善民辦學校風險防控和退出機制。推進民辦教育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注重民辦學校的特色化課程建設,引導鼓勵民辦學校特色化辦學,提高民辦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探索建立教育質量檢測評估和第三方評價制度。(縣教育和體育局、縣發展改革局、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7. 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即“雙減”)工作的決策部署,立足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堅持高位推動、審慎穩妥,疏堵結合、標本兼治,依法規范、防范風險,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讓校外教育培訓回歸育人正常軌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建立作業統籌監管和激勵約束機制,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義務教育階段課后服務實現全覆蓋、有需求的學生全面保障,提升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全面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完成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營轉非”工作。構建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發展長效機制,嚴格校外培訓機構審批和監管。建成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平臺建設,將教育培訓機構的帳戶管理、收退費納入平臺管理。開展常態化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建立風險預警和危機處置工作機制,穩妥推進“雙減”工作。(縣教育和體育局、縣委宣傳部、縣公安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縣市場監管局負責)
8. 協同推動繼續教育轉型發展。依托山東省學分銀行,建立個人終身學習賬戶。開展面向新生代農民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素質農民、失業人員、退役軍人等特定群體的技能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探索實施訂單定向培訓。鼓勵學校教育資源向社區教育延伸,持續開展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全民閱讀活動,鼓勵各類文化機構場館為居民開設終身學習公共課堂。拓寬經費投入渠道,探索政府、市場、社會組織、學習者等多主體分擔的經費籌措機制,支持社區教育事業發展。(縣教育和體育局、縣委老干部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民政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化和旅游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
(三)改革創新與特色發展
1. 推動教育信息化高質量發展。構建“互聯網+教育”基礎服務體系,實施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工程、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共建共享工程,建設互連互通的數字資源體系和個性化網絡學習空間。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推動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繼續深入推進“三通兩平臺”,實現三個方面普及應用。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完成中小學智慧校園應用工程建設。(縣教育和體育局、縣財政局、縣大數據局負責)
2. 深化教育科研創新發展。鼓勵支持學校堅持科研興校、科研強師戰略,突出問題導向、實踐導向,聚焦立德樹人,聚力質量提升,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以課題研究為切入點,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究活動,不斷深化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規律性認識,探索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書育人有效方式和途徑。建立健全優秀教育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制度,推動教育科研成果及時有效轉化。以淄博市作為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為契機,積極遴選一批成果推廣應用示范點和實驗校,拓寬成果推廣應用渠道,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形式,將學習推廣和改革創新充分結合起來,重視成果的“本土化”改造,切實發揮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的引領輻射作用。(縣教育和體育局負責)
3. 深化產教融合,賦能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形成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銜接。實施職業學校提質增效工程,完成縣職業中專二期項目建設,爭創省級規范化學校。深入推進職業學校專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擴增“三二連讀”專業規模,深入實施1+X證書(即“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積極爭取“3+4”中職本科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工作,重點建設縣域經濟發展急需的健康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和優勢傳統產業相關專業,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實現職業教育增值賦能。大力推進管理體制改革,落實職業院校在內部管理、專業設置、教師招聘、職稱評聘、內部薪酬分配、校企合作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縣教育和體育局、縣發展改革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四)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1.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踐行教書育人使命。突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引導教師上好每一節課、關愛每一個學生。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業績考核、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的首要要求。充分發揮師德涵養基地和教師實踐教育基地的作用,強化師德實踐,讓教師充分了解國情民情,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中小學在職教師有償補課治理工作,營造風清氣正育人環境。完善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的師德監督機制,健全師德失范行為和重大問題報告、懲處機制。倡樹師德典型,打造“最美教師”選樹活動品牌,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系情況納入教師考核。(縣教育和體育局、縣委宣傳部、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2. 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培養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全面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扎實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質能力。深化中小學教師招聘、職稱評聘、考核評價等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開展中小學教師校際交流工作,探索創新城鄉發展共同體、送教下鄉等交流輪崗模式。不斷加大新教師招聘力度,城鄉教師交流達到在崗教師的10%。推進“研訓一體”體系建設,加強教研員隊伍建設,整合教研、科研、培訓、電教等資源,加強對教師研訓工作的組織和指導。建設教師專業發展示范校,認定一批縣級教師專業發展示范校,為教師跟崗研修、實施教學改革提供培訓場所和陣地。遴選一批優勢學科,引領全縣學科教學。實施“三名”工程,培養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20名。培養200名骨干教師、200名教學名師、5名專家型教師。(縣教育和體育局、縣委編辦、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3. 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全面推進全縣教育系統專業技術崗位分級聘任工作,建立“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崗位競聘工作機制,明確崗位職責,實施動態管理,加強聘后考核,充分調動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統籌配置調整機制,提升統籌層級,完善周轉編制專戶政策,提高學科教師補充的針對性,逐步解決教師結構性、階段性、區域性短缺問題。全面清查擠占、挪用、截留中小學編制和在編不在崗、吃空餉等現象。切實糾正在編教師長期在民辦學校任教的問題,嚴格規范中小學教師借調使用。加強校長隊伍建設,推行校長任期制,建立和完善以職級制為核心的中小學校長管理體制。持續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考核辦法,推動建立課時工作量、工作實績、崗位等級等相銜接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分配制度,向班主任、教學一線和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師傾斜,中小學教師參與課后服務情況與績效工資分配掛鉤。繼續推動“縣管校聘”改革落地落細。深化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完善校長培養選聘、履職考核、薪酬保障、交流輪崗等制度。試行職業學校公開招聘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任教師組織招聘方式改革。(縣教育和體育局、縣委編辦、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4. 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與公務員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成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任務,落實鄉村教師按規定享受鄉鎮工作補貼和生活補助政策。鼓勵支持實施形式多樣的教師關愛工程。推行教師優待政策,鼓勵縣域內所有景區實行教師游覽免費政策。開展縣級優質課和教學能手評選活動,每年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表彰獎勵活動。(縣教育和體育局、縣委宣傳部、縣發展改革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5. 減輕中小學校和教師負擔。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聚焦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主責主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堅持分類治理,從源頭上查找教師負擔,大幅精簡文件和會議。堅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區域、城鄉、學段等不同特點,避免“一刀切”。堅持標本兼治,協調好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關系,嚴格清理規范與中小學教育教學無關事項。堅持共同治理,調動各級各部門、社會各界力量,形成合力,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寬松、寧靜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校園氛圍,確保中小學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縣教育和體育局負責)
(五)健全完善適合的教育評價體系
1. 推動科學履行教育職責。完善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議事決策規則和工作運行機制,做好統籌協調、宣傳引導、督促落實工作。推動建立健全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深入教育一線調研、為師生上思政課、聯系學校和年終述職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聚焦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遴選培植一批評價改革先行試點學校,打造評價改革可復制、可推廣好經驗的樣板學校。(縣委教育工委負責)
2. 完善學校評價標準。探索“底線+特色”“規范+示范”實施路徑,健全中小學辦學基本規范落實機制,指導學校對標研判、依標整改,堅守辦學底線;推進中小學全面育人學校、特色學校品牌創建,激發學校發展內生動力,打造高品質學校。健全完善職業學校辦學質量考核方案和專業發展水平考核方案,綜合利用學生、教師、用人單位、企業、行業、第三方、教育主管部門等多方評價的結果,引導職業學校按教育規律辦學、面向市場靈活開放辦學、內涵發展特色創新辦學。(縣教育和體育局負責)
3. 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分學段、分類型研究制定中小學、中職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統籌利用結果評價、過程評價、增值評價、綜合評價等方式,完善學生德智體美勞評價辦法。推進德育評價方式方法改革,探索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手段,建立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社區等多元參與的學生德育評價模式,建立學生品行表現紀實制度。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制度,進一步完善測評指標、內容和方式,將評價結果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分學段制定勞動教育評價標準,加強過程性評價,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開展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實踐情況全面真實客觀記入檔案,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縣教育和體育局負責)
4. 深化考試評價制度改革。規范中小學招生行為,實現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堅決遏制掐尖行為。完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探索多次考試、等級表達、綜合評價和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機制和“分數+等級”錄取模式。完善高中錄取名額指標分配辦法,促進初中均衡化發展。規范考試管理,推進標準化考點建設,加強考試環境綜合整治,建設全面保障國家教育考試安全的綜合保障平臺,完善考試作弊行為監測防控技術體系。(縣教育和體育局負責)
(六)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1. 健全教育法規規章制度體系。嚴格落實教育行政規范性文件、重大教育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制定教育行政執法事項清單,配齊配強教育執法力量,建立健全執法體制機制。完善教育行政處罰制度保障體系,實現教育行政執法規范化、常態化。建立重大教育違法事項通報制度和重點督辦制度,開展重點領域執法專項行動,探索建立教育督導和教育執法協同機制。(縣教育和體育局、縣司法局負責)
2. 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管理教育方式,綜合運用規劃、標準、信息服務、督導問責等現代治理手段,依法全面履行教育公共服務職責。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實施流程再造攻堅行動,深入推進“一次辦好”改革。綜合運用容缺受理、告知承諾、數據共享、材料互認等方式,推動教育政務服務信息跨平臺、多終端同源發布,實現電子印章、電子證照、電子檔案在教育政務服務中的應用,電子材料跨地區、跨部門互信互認,實施中小學招生入學“一網通辦”,推動教育政務服務“進廳辦、網上辦、掌上辦、云上辦”。(縣教育和體育局、縣大數據局負責)
3. 深入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加快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加強學校章程建設,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和規章制度,全面構建以學校章程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章程執行監督機制。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負責制,建立健全校長辦公會制度、校務委員會制度、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家長委員會制度和學生代表大會制度,鼓勵學校創新管理體制和辦學模式。加強學?;鶎用裰鞴芾?,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等機構在學校重大事務決策、監督中的作用。完善校長選聘制度,依法保障校長行使管理權,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獨立、相互制約的法人治理結構。(縣教育和體育局、縣民政局負責)
4. 深入推進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貫徹落實《淄博市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意見》,優化管理體制、完善運行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強化結果運用,全面落實督導評估、檢查驗收、質量監測法定職責,積極構建“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高質量教育督導體系。規范開展對學校的經常性督導,引導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加強與上級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機構的溝通協調,合作開展教育質量評估監測,積極開展工作創新。厚植教育督導文化底蘊,踐行“知行智合、求真惟實、導預督正”的教育督導文化。提升智慧督導工作質效,優化平臺功能,推進數據共享,繼續開展教育高品質發展動態監測,高標準實現督導責任區管理“一網通辦”。強化教育督導結果運用,完善反饋報告、整改復查、獎勵通報、追責問責等相關制度,狠抓《教育督導問責辦法》落實,有效發揮教育督導“利器”作用,推動高青教育高品質發展。(縣教育和體育局、縣委編辦負責)
5. 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事業發展。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力爭縣級財政教育投入年均增長10%左右。全面落實各教育階段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加大教育項目資金投入力度,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依法加強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和使用,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債券支持教育事業,保障各級各類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完善非義務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建立健全收費動態調整和分類定價、優質優價收費制度。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逐步提高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社會投入所占比重。科學管理使用教育經費,全面落實管理責任,建立健全“誰使用、誰負責”的教育經費使用管理責任體系。全面改進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教育經費監管體系。全面提高教育經費使用績效,建立健全體現教育行業特點的績效管理體系。健全民辦學校財務、會計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發揮內部審計預防和糾錯防弊功能。全面增強管理能力,提高教育財務干部隊伍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水平。深化學生資助標準化體系,優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認定機制。實施中小學教室采光照明、課桌椅達標行動。推動中小學教育裝備標準化建設。(縣教育和體育局、縣發展改革局、縣財政局負責)
6. 健全完善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強化部門監管責任和學校主體責任落實,提升平安校園建設水平。豐富安全教育形式和內容,扎實開展各類安全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學生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推動學校保安隊伍年輕化、職業化、規范化建設,積極推動智慧安防建設,進一步夯實校園安防基礎。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以預防教育為核心,以綜合整治為保障,不斷完善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防范治理體系。發揮教育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職能作用,形成部門合力,共同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和校車、校園食品以及防溺水等重點事故防范工作。加強學校食堂規范管理,確保營養健康。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工作長效機制,做好教育網絡輿情監控與處置工作,深入開展防范和抵御宗教邪教向校園滲透專項行動。(縣教育和體育局、縣委統戰部、縣公安局負責)
表2 “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重點項目清單
序號 |
名稱 |
主要內容 |
1 |
幼兒園建設與提升工程 |
新建10處幼兒園。根據城鎮居住區改造及建設情況,及時啟動相應配套幼兒園建設。實施幼兒園提升改造項目,重點對設施設備、玩教具配備以及“改水”“改廚”“改暖”“改院”等部位改造,提升辦園條件??h級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充分發揮鎮辦政府的積極性,統籌用好教育轉移支付資金。 |
2 |
中小學新建、改擴建計劃 |
按照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依據人口結構、學齡人口變動趨勢等,統籌考慮現有教育資源狀況、地理環境、交通條件、中小學服務半徑、建設標準和教學保障能力等因素,調整完善普通中小學校布局建設規劃,并納入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建立健全中小學學位資源預警機制,推進縣第二實驗小學、縣第七中學建設。 |
3 |
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行動(2021-2025) |
補齊義務教育辦學條件短板,改善城區學位供給,穩步提升育人保障能力,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校園校舍建設、設施設備購置和信息化建設。 |
4 |
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提升、強科培優行動 |
建立和完善適應新高考制度的育人模式,實施優質高中特色發展專項推進行動,指導各高中學校編制、完善、落實新一輪自主發展規劃,推動各高中學校實現精細化管理、特色化發展。強化特色課程建設,打造特色課程集群,分層分類認定一批課程基地進行重點培育,提供高水平的設施設備、師資、經費等保障,打造教學改革、教師研訓、課堂交流區域高地。選擇部分學科教學水平高的學校建設一批學科基地,支持各高中發展優勢學科,以學科基地為基礎建設特色學校。 |
5 |
職業教育資源擴增創新發展 |
全面完成縣職業中專二期建設。積極爭取縣職業中專舉辦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推進“課堂革命”,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理實一體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探索現代學徒制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 |
6 |
特殊教育提升 |
推進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達到省定辦學條件標準,全面推進隨班就讀工作,爭取建設省級示范校。支持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醫療康復機構、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舉辦特殊教育。關注孤獨癥、殘疾兒童群體和家庭,增進民生福祉。 |
7 |
青少年學生法育工程 |
以憲法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民法典為重點,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構建系統完整的法治教育體系。積極推進綜合性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加強政府部門、學校、社會、家庭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網上網下相結合的法治教育合力,全面提高中小學生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 |
9 |
教育信息化賦能增效 |
積極推動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中小學的創新應用,實施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工程,深化應用云、網、端一體化“交互式”在線教學系統,推進“三個課堂”常態化應用,實現網絡教研、網絡雙師同步課堂覆蓋城鄉學校,開設校際間、區域間的城鄉網絡直互動教學,借助信息化縮小校際、城鄉教育差距。 |
10 |
“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創建 |
完善創建規劃,細化推進措施,建立創建臺賬,加快提升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和辦園品質。 |
11 |
“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 |
優化創建機制,完善創建方案,建立創建臺賬,持續推動問題整改,加快實現“校校達標”“項項達標”。 |
三、強化組織領導和實施
(一)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及時研究解決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協調動員各方力量共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建設后備干部人才庫,加強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優配強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政治過硬、品行優良、業務精通、銳意進取的高素質教育系統干部隊伍。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各級各類學校黨建工作和黨建工作考核。強化黨建引領作用發揮,做到黨建與業務工作相融合、相促進,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深入實施“一校一品牌”,持續打造黨建示范點和紅旗黨支部。深入實施黨建規范提升行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切實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落實好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進一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強化“一崗雙責”。加強監督執紀問責,著力解決教育領域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育人環境。(縣委教育工委、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統戰部負責)
(二)統籌推進規劃目標和任務落實。構建全方位協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機制,把教育事業發展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其實施體系中,強化教育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的協同實施,推動教育體系與科技體系、產業體系、社會體系有機銜接。完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定期對各項指標進行跟蹤分析,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提出對策,科學審慎地修訂規劃和滾動編制階段性重點項目、行動計劃。健全規劃實施督導問責機制,將教育規劃重點任務推進情況作為評價各部門履行教育職責的重要內容,定期開展督導檢查,主動接受各級人大執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加強規劃實施的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優化輿論宣傳引導機制,創新教育宣傳引導方式,搭建社會各界關心教育、建言教育、支持教育的平臺,及時宣傳報道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和進展情況。廣泛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與方式方法,匯聚教育發展正能量,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主動參與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縣委教育工委、縣委宣傳部負責)
掃碼使用手機瀏覽本頁內容